版权所有:河北正定县文物保管所    地址:河北省正定县中山东路109号    邮编:050800   电话:0311-88789987 / 88786560  传真:0311-88786560
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 保定   冀ICP备05011673号-1    网址:www.longxingsi.com.cn   E-mail:longxingsilyk@126.com

隆兴寺景区微信公众号

手机端网站二维码

>
旅游服务详情
景区动态
文化活动
旅游指南
舌尖美食
文创产品

近距离观赏舞狮表演

浏览量

近距离观赏舞狮表演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●古  月

 

舞狮,也叫舞狮子。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每逢春节或元宵佳节以及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习俗据传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,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,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。  

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,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。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“假面戏”,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,后来传入民间的。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,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。不过,唐代时,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、军旅、民间的一项活动。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寻》中说:“戏有五方狮子,高丈余,各衣五色,每一狮子,有十二人,戴红抹额,衣画衣,执红拂子,谓之狮子郎,舞太平乐曲。”诗人白居易《西凉伎》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:“西凉伎,西凉伎,假面胡人假狮子。刻木为头丝作尾,金镀眼睛银帖齿。奋迅毛衣摆双耳,如从流沙来万里。”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。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它从一项民间健身运动,渐渐地成为一种民间艺术。还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。
    今年春节期间,我有幸在正定县春节大庙会期间,亲眼目睹了这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。那天,隆兴寺门前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,好不热闹,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气象。上午九点多钟,随着一阵鼓声,我挤在人群中,伸长了脖子顺鼓声看去。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舞狮表演,舞的是我们河北沧州的“武狮”。所谓“武狮”,就是魏武帝钦定的北魏“瑞狮”既“北派舞狮”。由双人配合表演,一人站立舞狮头,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。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,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金色狮裤和金爪蹄靴,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,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。

忽然,一阵鼓声犹如晴天霹雳,只见一演员身着红袄,插腰持球,一边翻筋斗,一边向各方观众示意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引狮人”。他一般以古代武士装扮,手握旋转绣球,配以京锣、鼓钹、逗引狮子。这一招确是引狮出洞。果然,只见两只披着橘红色毛皮的小狮子甩着尾巴,羌着脑袋出洞了。它们连翻两个筋斗,似乎没发现旁人,就高兴地跳来跳去。那憨态,那情绪,不正是小狮子所独有的吗?周围观众看了连连鼓掌。但那目光中似乎还略有期待,不久,人们期待大狮子出洞了。
    正当小狮子们高兴地嬉戏玩耍时,又一阵鼓声似狂狮怒吼,惊天动地。随着节奏的加快,两只老柳子拖着威武庞大的身躯出洞了。比起刚才那憨厚可爱的小狮子,真是大不相同。一只身披金黄色毛皮,眼睛锐利而有力,身体健如钢铁;另一只也身披金黄色的毛皮,但眼睛充满温情,相对显得文静。两只狮子大摇大摆地走动着,全然不失威风凛凛的本性。出洞的大狮子真是身手不凡,一下子来了个半劈江山,身子腾空而起,两腿分开,似一把利斧直劈下来。另一只大狮子则半蹲在一旁,晃着尾巴,把头转向后边,用自己的舌头梳理着它美丽而柔软的狮毛。那温文尔稚的样子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。正当我看得入神时,那只金黄狮子突然窜到我面前,那血盆大嘴向我一张一合,吓得我直发抖,急忙向后退了几步。我反应过来的同时,也看清了舞狮头的是一个精瘦的、浓眉大眼、身穿运动衣的小伙子。他正在全神贯注的舞动着狮头,一上一下、一丝不苟地表演着……

随后,引狮人手握旋转绣球,配以京锣、鼓钹,逗引着那只先出洞的大狮子,开始表演腾翻、扑跌、跳跃、登高、朝拜等技巧,最后,在观众的喝彩声中,还表演了走梅花桩、窜桌子、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。只见周围成百上千双眼睛注视着场地,一种急切而兴奋的心理与紧张的氛围融为一体,掌声、喝彩声响成一片。
    据说,南派狮舞以表演“文狮”为主,表演时讲究表情,有搔痒、抖毛、舔毛等动作,惟妙惟肖,逗人喜爱,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。狮子为百兽之尊,形象雄伟俊武,给人以威严、勇猛之感。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,认为它能驱邪镇妖、保佑人畜平安。

我们正定县举办一年一度的春节大庙会,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,每年都有舞狮表演,并成为一种固定表演节目,以祈望全县人民生活吉祥如意,事事平安。

(本文撰写得到正定县文物保管所鼎力协助,特此感谢。)